CONTENT

冇人共鸣

想起每个春节
文/了了

中国人对“家”的传统观念由来已久,可以想象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坐在一起吃一顿在外早已垂涎已久的丰富的大餐,换上新衣服去走亲戚,讨红包。

所到之处,遍地满堂红,年味和家的味道洋溢在空气中。

人们忙活了一年,为的就是“回家”,纷纷前仆后继的加入了春运大军。

而有另一群年轻人,选择了不回家。

在中国的春节,回家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如果有人说它过年不回家了,那就算他自己同意了,也未必能过父母这一关。




而在春节前一个月,我就告知了我爸。

我“滴”开了大门,“啪”下按钮,日光灯瞬间照亮了黑暗的屋子,周围的环境非常安静,楼下时不时传来几声狗吠。

过完十二点就是春节了,而我刚下班回到租的房子,我看了看时间,已经过十一点四十,这个时候,我爸应该在露天天台准备鞭炮了,往年这个时候,都是我和他一起在零点燃放鞭炮。

鞭炮

不回家的理由有很多,假期短,票难抢,高速路塞车,无法入睡(烟花鞭炮太吵),空气质量差(燃放大量烟花鞭炮)。

说到底,我只是贪图公司开出的三薪。

但是我爸啥也没问,默默的答应了。

没想到第一次不回家过年的决策讨论意外的快。

我提前想象了除夕夜的画面,这个时候会想起一些过年的场景,年夜饭、鞭炮、利是。

新潮一点还有春晚、敬业福。

我还担心,我们家缺了个男丁许多过年工作完成时间不会很快,所幸我哥回去帮忙了。

我打开落地窗,透过阳台看到了桥上装饰的彩灯,发呆了许久。

按惯例说,年夜饭也是要煮的,但经历上一次煎蛋失败后,我永久放弃了下厨的念头,前几日直接去超市买了最贵的速冻水饺备在冰箱里。

此刻我异常想念老妈的手艺,不是我吹,她是持有中餐二级烹饪资格证的人。

对于汤品来说,我这个广东人在家也是要求三餐必备的,可自从我毕业之后,在广州就没喝过一顿好的,没内味。

“家”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可以用吃吃吃来衡量的地方。

当然也是一个可以偷懒的地方。

在家里,不用担心热水天然气,不用被梦想和闹钟叫醒,有喜欢的饭菜,想点就点的奶茶,高速网络和WIFI。

这样舒适安逸的生活,对比现在独自在外的生活,竟觉得有些不真实。

有时我会觉得,过年回家的饭局就像是一年的汇报总结,混得好不好,全凭饭桌上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张嘴,无论好的不好的,都能从村头传到村尾。

按照世俗的眼光来说,混得好的人才有资格回去,混得差的回去纯属是因为脸皮厚。

我煮好了水饺,摆在电脑桌前,边看着B站边吃。

看了看时间,此刻若是在家,老爸应该到时间发红包给我们了。

每到初一,人满为患的集市,赌场会明目张胆的开放,有心的金主总想捞一笔,老爸都会难得的跑出去打牌。而我们小孩子连饭都不用管,满集市都是卖烧烤的,吃十条烤鸡翅就能填饱肚子。

而现在在我嘴里的,是速冻虾饺。

其实味道还挺好的。

过年总不能单打独斗的,过年的意义就在“聚”这个字上。

无论一家人吃年夜饭,逛街,去走亲戚,还是和朋友打牌开黑烧烤,都是为了聚在一起的一种意义。

热热闹闹的,才有年味。

江泰路 · 旧照

江泰路 · 旧照

下班后其实在地铁站停留了一会儿。

这个点2号线竟然每个人都有位置坐,颇想总结一下己亥年大大小小的事情,应该会记载于后续的推文内容之中。

但去年的这段时间过得并不友好,时不时有强烈的悲痛袭来,以致于我对去年这段时间,只剩下疯狂写稿的记忆。

之外的事情,大多不记得了。

错过了除夕初一,感触并不大,这一天和往常的日子区别不大,只是少了很多聚在一起的机会,少了很多吃吃吃的机会,有点可惜。

联想起许多未能如期而至的初中、高中的同学聚会,才惊觉与大家分别已久,未见面已有三四年。

我开始刷着手机,期盼着0点的祝福,抑或是期盼早上7点的祝福。尽管不少是群发的,但我习惯性会对发来祝福的人的真诚送上红包,至少在某一个瞬间,TA是想和我一起分享快乐的。


所以无论如何,请给你喜欢的、爱的、珍惜你的人送上最好的祝福。

祝福

去年我引用注释过林夕先生的《祝你被新年快乐》

听听外面的烟花,看看外面嬉闹的孩子,还有整整齐齐的年夜饭上一家人的唠叨,空气中弥漫着的是孩子们手里紧攥的糖果香味。

亲朋好友的祝福,让这个平常里却很特别的日子增加了几分共享的快乐。

「家」从来都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有人的地方就有家,有家的地方就有年。

夜晚窗外的蝉鸣,飞速在城市里的出租车;

夜空中绚烂的焰火,齐鸣的鞭炮;走过空无一人的大街,昏黄路灯下的你;

电视前看春晚节目的家人,电脑前连接世界的你;

每一束柔和的灯光,每一阵风,都希望你快乐起来。

这个时刻,似乎连空气都十分美好,快乐不由自主的从心而生,使你的嘴角微微上扬。

你看,世界一直在用“快乐”唤醒你。

<

p style="max-width: 100%;min-height: 1em;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p style="max-width: 100%;min-height: 1em;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he End -
本作品版权归冇人共鸣所有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Comments | 1 条评论